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大学系列2】重庆复旦大学的校园文学活动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0:3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语校园文学,尤其大学校园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抹杀的特殊地位, 值得中国新文学研究界注意。“七·七”事变后校园文学在浓厚的抗日宣传氛围中向前发展,其后它又径直参与了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自由的现实斗争,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本文是对其中的一翼——重庆复旦大学的校园文学活动的初步考察。
1.各文艺社团的文学活动  1938年1月成立的文种社,掀开了重庆复旦校园里先以为宣传抗日服务,继而以为争取自由和民主而斗争的文艺活动的序幕。文种社由拱德明(笔名拱平)、王公维(笔名王洁之)发起,成员有沈大经(沈深)、沈均(思慧)、白汝瑗(玲君)和蒋兰君(白莎)。1938年4月,沈深、白汝瑗、拱平和沈均离开后,王和蒋又邀请了谢公望(子滟)、张元松(原松)和倪宁芳(倪端)加入,前后共9人。
  他们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新蜀报》总经理周钦岳和中共地下组织重庆负责人漆鲁鱼的支助。1938年1月31日,他们为《新蜀报》编辑的文艺副刊《文种》创刊,上有《
  在抗战救国的旗帜下,他们“揭橥文艺写作遵奉现实主义,配合当时文协所号召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文章出国’的原则,鼓吹向农民、战士与国际间宣传抗战”。他们刊登了不少孤岛、延安、昆明等地青年朋友的来信,“与重庆的民间报刊,诸如《新民报》副刊《血潮》,《国民公报》星期增刊,以及李华飞编的《春云》等交换稿件,并参加了重庆文艺界的许多座谈会、戏剧演出等等”。他们还关注内地刊物的发展,发表了《两个文艺刊物在成都》(砀叔)和《川南的文艺刊物(介绍)》(刘振德)等文章。同时,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其他团体宣传活动。《文种》出了第45期后被迫休刊。新蜀报  1938年12月7日正式成立的抗战文艺习作会,是复旦迁渝初期规模最大的学生文艺团体,会员最多时超过80人。该会聘请胡风、靳以为指导教授。在机构上分总务、宣传、组织、写作等组。总务组先由沈均、陈绪宗负责,后由李显京、王公维等人负责;宣传组由苑茵和严琬宜负责;组织组由方朴德、张剑尘等人负责;写作组由李维时主持。主要活动是组织会员研读进步文学作品,展开进步文学理论的研讨。还展开或参与了多种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如群众歌咏、游艺会,编办校外壁报,组织演剧队走上街头、深入农村和矿区作宣传演出等,活动很频繁。
  据校刊载,在初成立的一个半月里,该会就出过四期校内壁报,五期校外壁报,并且举办了四次座谈会;宣传组出外访问三次,会员20余人曾下煤洞参观,并“即将举行木刻展览会与朗诵诗会”。会员习作有的刊在《文种》、《文摘》战时旬刊等正式出版发行的报刊上,大型壁报《抗战文艺》是他们的主要阵地。
  这里顺便谈及靳以。他1938年10月到达重庆,旋即应聘到母校复旦讲授中国文学。不久,就应《国民公报》编辑姜公伟邀请编了文艺副刊《文群》。《文群》成为他和罗淑、巴金等人以及更多年轻的文学新人,尤其是复旦学生们共同耕耘的园地。先是《文群》有时成为诗垦地诗人们的作品专辑,后来他每月让出两期《文群》的版面给他们编《诗垦地》副刊(1942.2.2~1943.5.29),共计25期,成为诗垦地社诗人们除《诗垦地》丛刊外的主要阵地。他先后被聘做课余读书会、抗战文艺习作会、文艺垦地社、诗垦地社等团体的指导教授;他还给学生办的文艺壁报写稿。许多学生或在他的影响和支持下开始了文学创作,或获得了更大的文学活动空间。靳以“他留在中国新文学壁垒中的业绩,应该说也有‘文群’一角的成分在内”。
  1938年7月国民党当局重新提出要对图书杂志进行原稿审查后,言论压制日益严酷,复旦校方也对学生活动加强了控制。校内学生要以社团形式展开活动,很难获准登记。到1941年6月1日止,复旦校内20个壁报社团中只剩下了一个是文艺性的,那就是文艺垦地社。 ↑           胡风                靳以         文艺垦地社成立于1940年冬,以由姚奔发起主持的巨型壁报《文艺垦地》为主要阵地。它一贴出就“一方面引起爱好文艺的同学们注意,同时引起特务学生的注意。”皖南事变后不久,姚奔被列入特务的黑名单,避到育才学校。两月后回到复旦即又发起向校内师生募款,成立诗垦地社。
  诗垦地社“没有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章程,所谓‘全体同人’也主要是指当时在一道共同看稿的。前五集及《诗垦地》副刊25期的看稿人,有姚奔、曾卓、冀游、绿原、桑汀、柳南、云天、张芒、s.M.、张帆、赵蔚青等”。“诗垦地原拟出月刊,后因登记事未办妥,暂出丛刊,惟版式仍仿期刊,并决翩出一册。”实际上只出了六集丛刊: 《黎明的林子》(1941.11.5)、《枷锁与剑》(1942.3.1)、《春的跃动》(1942.5)、《高原流响》(1943.3.1)、《滚珠集》(1946.5.1)和《白色花》(1994)。1947年该社基本写稿人外加胡天风、秦敢、牧星等人,一起在武汉印了一集《沙漠的喧哗》,“虽然再没有用《诗垦地》丛刊的名义,实际上是《诗垦地》第七辑。”“《诗垦地丛刊》一点也不拒绝新人的作品,⋯.这在推动诗歌运动的作用上,是尽了相当大的责任的。”除诗垦地丛刊和副刊外,他们还编出“诗垦地丛书”,如曾卓的《春夜》、姚奔的《痛苦的十字》等诗集。他们的诗作及理论文章也时见于《抗战文艺》、《七月》和《希望》、《中国诗艺》等刊物。他们还举办诗歌朗诵会、诗歌座谈会等。诗垦地社的活动还得到了胡风及其《七月》和《希望》的作者路翎、阿垅等的大力支持。这可能是唯一受到过新文学史家们注意的重庆复旦校园文学社团。
  承巨型壁报《文艺垦地》的启示,李本哲和张天授、戴文葆等人,于1942年底以民俗学会的名义成立了“夏坝风”社,办起了不定期的杂文壁报《夏坝风》。一则出于对《红楼梦》的浓厚兴趣,二则更为了借古讽今,大约在1943年他们出了一期“《红楼梦》专号”。他们对当时文艺界讨论的诸问题也发出过自己微弱的声音。夏坝风社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和章程,民俗学会也是有名无实。成员也只是主要撰稿人李本哲、戴文葆、张天授、王效仁、赵纯熙等。1943年下半年,束衣人(笔名石怀池)参加进来不久便接替李本哲主持日常编辑工作。    1944年,他们开辟了一个副页《文学窗》,撰稿人增多,杜栖梧等人也参加进来。1944年秋,《文学窗》脱离《夏坝风》出版。《夏坝风》1944年11月8日改选,陈孝先、张铭龙为正副社长,“今后定每二十日,出版一次。”1945年下半年至次年上半年,由赵纯熙、齐兰贞等人接办。在众多壁报团体中,夏坝风社是唯一整理过其壁报发表的文章拟出丛集的社团。诗垦地丛刊  文学窗社的独立,是以副页《文学窗》创刊前束衣人发起组成的“七人文谈社”为基本队伍的,包括外文系的金铿然、束衣人等,到1945年上半年,成为那时复旦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文艺团体。1945年春,《文学窗》扩大为每期4大张,分别为文艺理论与批评版、小说版、诗歌版和综合版(散文、杂文、读书随笔、漫画等)。后又相继创办了三个都以独立社团面貌出现的专辑类壁报:(1)《风马牛》,由万泉溪、何晓沧、张济生等编辑,寄意用“讽、骂、扭”等手段暴露反动政客们惯用的“出风头、拍马、吹牛”等伎俩。几个月后即被迫停刊; (2)《榴红》,主刊短篇小说和散文,由张乃刚(张铁人)、游仲文、霞巴、洪增寿(洪桥)等编辑;(3)《声音》,主刊诗歌,由杨本泉(穆仁)、文上光、郗谭封等编辑。1946年初,《文学窗》刊登的稿件被剔选编成开封《中国时报》的文艺副刊(1946.1.11~1947.2),共出了23期。《文学窗》成员大多是中国学生导报社的骨干,他们的作品常见诸《新华日报》等报的文艺副刊和《中苏文化》、《希望》等杂志。
  1945年春夏之际,该社发起成立“复旦大学壁报团体联合会”。1945年11月1日,28个团体联合出版壁报《复旦壁联》创刊号。次年,随文艺界声势浩大的“拒检”运动掀起而正式成立“壁联”。此外,还能从现存报刊资料及当事人的回忆中发现其点滴的复旦文艺团体有:嘉陵风社、新年代文学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复旦分会、复旦文学研究会、庄明三负责的《谷风》壁报等。还有没有参加任何社团的作家,如王火等人,也是在复旦开始其文学生涯的。2.各非文艺社团的文艺活动  复旦校内的各非文艺社团,惟其是非文艺的,其文艺活动不像文艺社团那样声势浩大。这些团体刊物上及其文艺园地,大多无存,保存完好的几乎没有,能见到的零碎片断也不多。
  复旦大学文摘社编辑的《文摘》战时旬刊,1938年11月迁到重庆出版。从第34期起,主编孙寒冰特辟了“文艺栏”,“由端木蕻良主辑”。到第47、48期合刊,已刊出了端木蕻良的《找房子》和《火腿》、老舍的《一封家信》、萧红的《朦胧的期待》和《逃难》等小说。该合刊有启事说:“本栏自下期起改出《文艺副册》,暂拟每三期附出一册。希望各地文艺工作者惠寄稿件,不拘体别,退件以附邮为限。”仅见的第49期所附《文艺副册》,刊有良深译高尔基的遗作小说《幽会》、许广平的《孤岛来鸿》、艾青的诗《黄昏》和欧阳凡海的论文《两种论调的批判》、史五的两篇散文《鞋匠》、《塔》,“主辑者:端木蕻良、靳以。”第51、52、53期合刊复以文艺栏形式刊登靳以的《五月四日》、萧红的《放火者》和巴金的《微雨下》。1942年3月1日《文摘副刊》创刊面世,所刊稿件不囿于名家,刊登了许多很有人情味的科学小品,如徐春霖译的《你怕蛇吗?》、张孟闻写的《杜鹃》等小品文。这些小品文既“另创写作的风格”,又不忘对读者抗日斗志的激励。1945年新一卷第3~6期,刊出了蒋学模译的《詹美情史》、白禾译的绞那与暹罗王》等外国小说,和马耳(叶君健)写的《美国的小说》和翁达藻(大卅)写的《卓别林与大独裁者》等论文。《文摘》  新血轮社大约成立于1943年秋冬,史习枚负责,出版的油印报《新血轮》,开始不定期,后一周两期,先后辟有《文艺》和《时与地》两个文艺副刊。社内分工张行松任发行经理,史习枚和杨瑞成刻写钢板,魏文华和师道弘负责采访。该报发表的《一个教授的遭遇——访白季眉教授》先后被《新蜀报》和《人物杂志》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映,白教授不久获得了教育部三万元奖助款的资助。《文艺》和《时与地》上刊登的文学作品以诗歌最多,也有杂文、读书随笔和文学论文。由于《新血轮》日益倾向进步被团部改组,五人在出版了第100期后一起辞职。改组后《新血轮》只出了四期即停刊,后到上海复刊为铅印报,余情不详。
  1944年7月4日成立的中国学生导报社在同年12月22日创刊的铅印《中国学生导报》辟有的文艺(又作艺文)版是非文艺团体刊物中影响最大的文艺副刊。该社是以复旦为总部的涉员最广的校际性学生社团,成员大多是中共地下党员,其余也都是进步分子。他们在各地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宣传抗日,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呐喊。1946年上半年,由赵纯熙主持在沙坪坝搞过“鬼趣图”漫画展览会和文艺讲演。《中国学生导报》是他们借以联络全国学生抗日救亡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文化驿站, 集中了复旦文学窗社等和其他各大中学校的文艺骨干,还得到路翎、阿垅等人及众多进步教授的支持,其阵容是一般团体包括大多数文艺社团没法比的,除冀涝、石怀池、牧云、项阳、黄葵、廖永祥、沙鸥、穆仁等人外,但见署名不知详情的作者多达250人左右。只是对待稿件“技巧上好与坏,我们是并不十分重视,实在的内容才是我们取舍的标准”,仍然影响了他们整体上的质量。此外,还有复旦新闻学会的壁报《复旦新闻》,也辟有专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小小说、日记等文艺作品的《文艺角》。中国学生导报3.各戏剧团体的活动  据初步统计,到“七·七”事变发生,复旦就有过50次以上较有规模的戏剧演出。迁渝后,由于抗战宣传的需要,以及戏剧演出所具有的群众性强、收效也最明显的特点,其他如同乐会、联欢会、同学会、同乡会,以及各跨院系的团体如抗战文艺习作会、文学窗社、中国学生导报社等,也都或参与或筹办过,如回教同学会1941年初为“中国青年号”献机在北碚合演川剧。演出的剧种,除话剧外还有平剧(京剧)、川剧、粤剧,以及一些民间戏曲等。复旦师生的戏剧活动是北碚抗战戏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复旦剧社是复旦最早也最享盛名的话剧团体,其表演水平早让戏剧界侧目。迁渝后,它很快恢复了活动。汪彝中、李维时曾是负责人。李维时、齐锡宝、冯端惠等都是当年演剧活动中的出色人物。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2月15日假重庆第一流剧场国泰大戏院公演校友马彦祥所著《古城的怒吼》起,到1946年复员上海,为宣传抗战和各种募捐等,该剧社在北碚、重庆等地一共公演过至少15次,公演剧目还有《雾重庆》、《雷雨》、《处女的心》、《芳草天涯》和契诃夫的《窈窕淑女》等等。和其他团体合作演出也有若干次,上演了《有力出力》,以及《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战剧。1942年6月4日,复旦剧社在校大礼堂与中宣部实验剧团一起举行欢迎旅碚戏剧界及文化界人士的茶话会。圆复旦青年剧社是为与复旦剧社争夺舆论阵地而组建起来的,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员为主的一个剧社,也频频出戏,有过数次规模较大的公演,颇得好评。此外,还有针对青年剧社而成立的大地剧社(后改名“复旦话剧社”)、复旦平剧社、复光国剧社、平剧研究社等,它们都在校内、北碚及其附近地区和重庆等地演出过多次。↑ 《古城的怒吼》演员合影→ 复旦话剧社演出名目  复旦社会教育委员会民众宣传组也常与各团体联合组织演剧队,深入乡村和工矿区演出,做化装宣传等。在“抗日第一”的旗帜下,复旦师生进行戏剧演出多采用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宣传剧形式,诸如茶馆剧、游行剧、仪式剧、街头剧等。复旦剧社、青年剧社、大地剧社,甚至复旦平剧社等,演出的剧目多为艺术剧,如复旦平剧社演出的《斩经堂》、《天霸拜山》等。这类剧目的演出,往往力求在实现对戏剧艺术的精致追求的同时,获得时代所要求于戏剧的巨大宣传效果。
  艺术剧多出自名家手笔,而宣传剧则大都是由剧社成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如1938年6月4日在文学院师生发起的同乐会上演出的《逃亡到北碚》等。洪深在北碚创作的话剧有《女人女人》、《鸡鸣早看天》和英文剧《鹤顶红》等,导演了《法西斯细菌》、《祖国在呼唤》和《黄花岗》等。曹禺1942年冬受聘到复旦任教,其问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名剧《柔蜜欧与幽丽叶》,主持过《清官外史》、《春寒》、《日出》、《家》和《蜕变》等名剧的演出。复旦学生如顾中原等人的戏剧创作大多只有“存目”。
(本文节选自李本东《重庆复旦大学的校园文学活动考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4期)西川论坛学术研究探求新知微信号:xichuanlunt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