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校管理学院产教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复制链接]

61

主题

73

帖子

3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8:1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榆林学院关注我哟☀榆林学院新媒体中心,为您提供最快速的校园资讯、最精彩的校园生活、动态

近两年来,管理学院结合专业实际和区域实际,在坚持学校“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在科学制定产教合作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着力搭建产教融合合作平台,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扎实推进产教合作各项工作,形成全方位、多领域、高效率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1资源质量双驱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策略

管理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1)学院资源有限,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需求;(2)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人才的岗位工作需要;(3)产教合作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深入运作。为此,管理学院通过实施资源和质量双驱动策略,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难题。
1、整合学院自身各种资源,优化合作条件。主要采取了三个措施来整合自身资源:①整合专业特色资源,实行专业对接行业、教育对接价值的举措;②提高师资素质,实行集中培训、以职定责措施,并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专家,聘任企业高管现场教学讲授;③改革实践实训模式,通过对接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把企业引进校园,把课堂搬进厂区,实现产教对接产业。
2、主动融入到榆林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服务社会。依托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参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科研机构、高校、地方商会等各种资源,开展五位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
3、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学院在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签订为突破口,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建立可操作的机制,并在运行中予以不断完善。学院、教学、学生与企业、生产、员工间的利益关系、责权利要明晰,制定产权协议、各方责任书,从而有效保障校企合作有效进行。
2诚心诚意引进来——构建校企资源配置新平台为实现真正向应用型转型,管理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旅游管理专业的服务性、财会专业的熟练性为要求,面向社会、开放办学,邀请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创业名流开展产教合作深入交流。
1、举办专题讲座。两年来先后聘请海通证券榆林营业部总经理赵晨光,中国创业咖啡联盟创始人、副董事董建强,SAP中之杰西安分公司培训讲师王荣,榆林石油宾馆客房部张欢等企业高管,就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专业知识讲座等方面,举办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引导大学生学会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2、开设企业家讲坛。根据相关专业特点,管理学院专门开设了“企业家讲坛”,邀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用榜样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理念。学院相继邀请榆林民营企业家张云翔,榆林国旅副总慕晨辉,陕汽榆林东方新能源专用汽车有限公司CFO李海敏等人作了专题报告。2015年10月中旬,管理学院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家进校园、大学生进民营企业活动”,榆林学院客座教授、创业导师、榆林知名民营企业家李学军、樊金朋、马盛德为学院师生作创业就业报告。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引导了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如何争取主动、抓住机遇、实现梦想、成功创业。



3、开展学术交流。针对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居多、业务能力不强这一客观现实,管理学院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与学院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两年来相继邀请延安大学经管学院原院长、硕士生导师、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杨育民,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导师邱兆祥,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姬雄华等专家学者来学院就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教学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学术交流。
3积极主动走出去——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产教合作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如何做到学生真正参与非常重要。管理学院产教合作活动中把开拓学生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作为工作重心,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达到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最终目的。
1、建立产教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基地建设,建立产教合作联合机制,在这一机制推动下,分别与榆林市工商联、榆林市旅游外事局、榆阳区红石桥乡、榆林汽车产业园、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中信银行榆林分行、羊老大国际旅行社、永昌国际、陕西米王集团等地方政府、园区、各类企业签订产教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并挂牌。两年来管理学院代表学院建立校外产教合作实践基地20多处,基地建设工作由以前单一旅游酒店服务类为主,向行政事业主体、金融业和新型产业等各个方面寻求突破,管理学院产教合作工作取得新进展。

2、深入一线参观考察景区和企业。根据管理学院现有专业特点,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不断将产教合作工作引向深入,两年来管理学院派出专门教师带领学生赴省外北京、内蒙、广西、河南等地,省内西安、延安、榆阳、神木、府谷、横山、定边、米脂、佳县、清涧等地开展产教合作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活动,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共有500多人次学生在实践考察中得到了锻炼,切实加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主动参与校外重大项目活动。为扎实推进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探索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不断提高学院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管理学院积极开展多项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实践活动。
一是以教师为主参与社会重大项目活动,目前管理学院有4人参与榆阳、米脂、子洲等区县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4人承担榆林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部分县区“十三五”规划;有8人次参与“王圪堵水利风景区”、“红石桥乐沙戏水乡村休闲旅游”、“孟家湾中营盘乡村旅游”等10多项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作;2人参与榆林市水务局组织的榆林水资源调查研究活动;2人参与榆林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榆林精神”提炼研究工作;4人作为榆林市非公有制企业研究中心成员,走访调研榆林中小企业融资难情况,为榆林市政府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谋划策、建言献策。
二是以学生为主参与校外各项产教活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管理学院组织学生先后参加了第七届、第八届 “用友新道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总决赛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 “神州视景杯”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神州视景杯”第七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等外出比赛,通过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不断整合各类知识和各项技能的能力。


4发挥专业特色优点——打造品牌产教新路管理学院专业特色鲜明,以打造高起点、高质量、严要求的品牌产教活动为主题,切实推动产教合作各项工作落实,实现专业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对外方面。管理学院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永昌国际大酒店开展“校企共建”工作,在永昌国际大酒店组织开展了“榆林学院首届酒店服务技能大赛”,通过此项活动的举办,极大地增强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专业知识,加强了管理学院与地方酒店实践教学的互动联系,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2、校内方面。定期举办管理学院导游风采大赛、果蔬拼盘大赛、市场调研与预测大赛、营销大赛、广告创意大赛、财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增强学生以赛促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展示了学生优良的专业知识风采,也展示了管理学院良好的院风、院貌。
5合作共赢求实效——实现产教合作成果新突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管理学院产教合作工作已不再是当初的“剃头担子”,也不再是不冷不热的“相看两不厌”,而是在合作共赢、互利互惠中不断深入,并且硕果累累。高谋洲、亢雄两人被聘为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成员;亢雄博士成功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获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并被聘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以高谋洲为主任、亢雄为副主任、王喜荣、刘泽惠等管理学院相关教师为主干成员组成榆林市非公有制企业研究中心核心研究人员;高霞、刘泽惠被确认为榆林市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胡晓红获得陕西省第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学生参赛活动成果突出,分别荣获第八届“用友新道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陕西赛区三等奖、“神州视景杯”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优胜奖、“神州视景杯”第七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优胜奖等佳绩。

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管理学院将继续坚持探索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把握榆林学院发展的深刻内涵,为加快推动榆林大学建设的步伐,促进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幕后人员
文章来源:@榆林学院报
作       者:管理学院曹晨  张霞
编       辑:@韩园 @薛晴予 @任董董
核       稿:@蹇M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