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一起玩耍哦!
经过昨天的简单介绍
我们已经了解了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赛
通知的一部分内容
接下来
小编带领大家继续了解
通知的其他相关内容
……
参赛要求
1.所有赛事须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参赛团队成员为3-5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各团队须聘请1-2名指导教师(校内、校外均可);鼓励跨专业、跨院部、跨年级和跨校组队,鼓励与学校职能部门进行合作。
2.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
3.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
4.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赛
事
安
排
1.报名阶段(2017年5月12日-2017年5月26日)
各院(系)要按照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本专科生、研究生)18‰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18个参赛项目,各院系具体最低项目数为护理学院20个、经管系40个、理工系35个、中文系15个、建工系15个、外语系5个、艺术系5个),重点组织本单位在“互联网+”领域已创业成功且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初创组和成长组竞赛。
2.项目审核(2016年5月29日至6月4日)
组织专家对各团队报送项目进行审核,对符合参赛条件和参赛要求的优秀项目,统一组织项目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
3.初赛阶段(2017年6月5日-2017年6月11日)
组织评审专家对各团队项目计划书进行盲审,项目计划书具体要求参见赛事设置相关内容。
4.复赛阶段(2017年6月14日-2017年6月23日)
参赛团队进行项目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评审专家组结合项目计划书和团队答辩情况进行评审。
5.决赛阶段(2017年6月24日-2017年6月28日)
参赛团队提交项目计划书,并进行项目展示,组织评审专家结合项目计划书和团队答辩展示情况进行评审,在此期间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相关培训。
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
学校将按照省赛的相关要求,组织获奖项目团队参加陕西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保障措施
1.各院(系)应制定相应活动的实施细则,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参赛需要的研究与实践应给予必要的条件支持,使参与学生有权优先使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团队在国赛、省赛获奖的教学单位,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支持。
2.项目团队获得校级比赛一等奖的项目,学院给予1000元经费支持;获得校赛二等奖的项目,给予500元经费支持;获得校赛三等奖的项目,给予300元经费支持;获得省赛金奖的项目,学院追加5000元经费支持;获省赛银奖项目,追加3000元经费支持;获省赛铜奖项目,追加1000元经费支持。
3.指导项目团队获得省赛金奖,给予团队指导教师2000元奖励;获得省赛银奖,给予团队指导教师1000元奖励;获得省赛铜奖,给予团队指导教师500元奖励。进入国赛并获奖的项目,根据情况对指导教师予以奖励。指导教师奖励以团队为单位计算。
有关要求
1.各院(系)要高度重视,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相关领导参与的工作小组,认真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做好大赛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经费和制度保障,切实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各院(系)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面向全体学生解读文件精神,重点组织已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在校生参加初创组和成长组竞赛,组织参加过各大类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参赛,动员研究生与本科生混合组队参赛。
3.大赛历时较长,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对参赛项目团队各环节的支持指导工作,力争通过“互联网+”大赛进一步捋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相关机制,深入挖掘我校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典型,在全校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4.各院(系)须在5月10日前报送本单位工作小组成员名单(附件1),并指定1名工作人员加入大赛工作QQ群(群号:511910689),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交流。并在5月26日前报送本单位参赛团队报名表(附件2)和参赛团队汇总表(附件3)。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路雨彤
电话:029-83113171
大赛工作邮箱:504520810@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