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菌
Hi,大家好,又到了新的一周,本周我们法学院有哪些精彩讲座呢?主页菌仍旧按时间顺序为你们准备好了,记得收藏哦!
No.1
“中国《国籍法》与无国籍保护”(UNHCR项目)
研讨会
时间:2016年11月29日(周二)14:00-17:00
地点:明德725
参会嘉宾: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机构人员、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相关领域学者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主要内容: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和联合国难民署合作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讨会将发布“中国《国籍法》和无国籍保护”的研究初期报告,讨论各国国籍法冲突可能导致的无国籍现象及其应对。
No.2
法学院新作分享沙龙第六期
《刑事正义与学者使命》
时间:2016年11月29日(周二)14:30—16:30
地点:明德法学楼602会议室
主讲人:谢望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持人:时延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讲人介绍:
谢望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暨刑事政策与比较刑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央治理商业贿赂专家咨询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霍克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曾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要研究兴趣: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政策学。
新书介绍:
《刑事正义与学者使命》一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位富有正义及使命感的法学教授对社会热点及法律问题的关切与思考。全书所涉及的内容显然并非经院式的形而上研究,而是作者在特定时空对现实社会诸多法律(学)问题作出的解读与探索。其中,既有作者针对社会热点刑事法律事件、法学问题的评论以及在有关重要场合的发言或演讲,也有针对有关立法、司法、执法部门的疑难问题提出的书面意见或答复,还有接受有关重要媒体访谈时,针对特定刑事问题发表的个人看法。其评论客观公允而富有逻辑,观点不拘一格且耐人寻味,不尚空谈而重视运用法学理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是本书的鲜明特色。
★活动现场送书
No.3
启元大讲堂
于强:台湾文化如何打动人心
时间:2016年11月30日(周三)14:30
地点:明德法学楼0102
主讲人:于强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主讲人简介:
于强,是我们熟悉的徐之明老师《大国兴亡》课程的特邀主讲,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政治心理与投票行为,两岸社会关系整合,日本问题与台日关系。201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到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任教。2016年获第八届全国台湾研究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作品奖;2011年获北京市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受学生欢迎奖。
注:本次讲座已经通过形势与政策与读史读经典双重认证
讲座简介:
台湾——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纳百川,容万物。但,这不是台湾的全部。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共聚宝岛。台湾显示出与大陆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台湾文化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多元化的局面?矛盾而多元的台湾文化为何吸引着我们?本期启元大讲堂,于强老师将会一一为我们解答。
No.4
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前沿第十五期
暨经济法前沿第五十九期
韩进破产事件透析——中国跨境破产制度的构建
时间:2016年11月30日(周三)18:30-21: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报告厅
主讲嘉宾:石静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持人:徐阳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
王欣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立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讲人简介:
石静霞,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和博士,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破产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讲座要点:
“韩进案”的基本情况和最新进展;目前各国法院对韩进程序的承认及协助状况处理;我国法院是否承认韩进韩国破产程序;承认和协助韩国韩进程序的若干具体问题。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
北京市破产法学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经济法学会
No.5
明宪立德
宪法三人谈:宪法在你我身边
时间:2016年12月1号(周四)14:00
地点:明德法学楼0102
主讲嘉宾: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宪法学和比较宪法学。
张翔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宪法学和法学方法。
王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宪法学、行政法学、食品安全的法律与治理、法哲学。
活动介绍:
宪法三人谈是围绕宪法相关问题展开的学者对话沙龙,是宪法与人权周系列活动之一。活动邀请校内外宪法学者,以对谈的形式讲述自己对宪法问题的感受和理解。活动中,三位嘉宾将轮流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为听众们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虽至高无上,但并不是身处云端,不问尘世的仙佛。其实,看似遥远的宪法与公民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多交集。韩大元教授在类似的活动中曾指出:宪法作为我们对合宪性的最终判断依据,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宪法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规范性与价值性的复杂体系,通过宪法解释,我们可以从宪法高度对多样性世界中的多样性问题进行合理解释,以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引导未来生活。
那么,宪法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又是如何存在于你我身边的呢?本次宪法三人谈将围绕“宪法在你我身边”这一主题,请三位嘉宾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人生经历,谈一谈你我身边的宪法。
注:此次活动有形势与政策加分,欢迎同学们积极参加!
除了校内讲座,我们也为同学们整理了校外讲座信息,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感兴趣的同学不要错过啊!
主页菌
No.1
清华大学讲座
从法哲学与文化角度,论主流核心价值与制度的时代困境与跨越
时间:2016年11月30日(周三)15:30-17:30
地点: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一层报告厅
主讲人:李绍强 资深大律师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
主讲人简介:
李绍强先生,资深大律师,理学士,法学士,法学硕士。自八十年代起,在香港律政司从事刑事检控、上诉等法律工作近三十年,处理的案件也涵盖公法及其它法律,九十年代初曾暂借调香港金融管理局,出任法律顾问数年。2008年获委任为资深大律师,后升任律政司副刑事检控专员,现私人执业,曾出任高等法院司法职位。李氏喜好哲学、文化思考,尤好卡尔·波普爵士思想,曾合编《皓哲璇光——波柏爵士九十大寿庆祝文集》,以及编著《香港的金融与银行法》等书。
No.2
北京师范大学讲座
“互联网与法律对话”学术沙龙第二十五期
虚拟货币的法律问题及其监管
时间:2016年12月1日(周四)19:0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822会议室
沙龙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全方位普及与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与网络游戏日趋流行。因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满足电子支付安全性的需要,虚拟货币应运而生。在虚拟货币高速增长的同时,其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也正不断呈现。如虚拟货币的性质与归属问题、虚拟货币交易的出现对现实金融体系的影响等。为此,我们就虚拟货币的法律问题及其监管问题召开一次学术沙龙,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并贡献自己的智慧。
沙龙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虚拟货币的种类特征与技术原理
2.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之争
3.虚拟货币的法律关系界定
4.虚拟货币对金融体系和对发行人、消费者的风险以及风险分担
5.虚拟货币现行监管体系的评析
6.虚拟货币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设计
联系电话: 18811536773(马同学)
沙龙简介:
“互联网与法律对话”系列学术沙龙由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和北京维诗律师事务所主办,关注与研究互联网领域的法学问题,为广大师生及互联网领域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了解更多互联网法律前沿热点和沙龙活动请访问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apcyber-law.com ),北京维诗律师事务所网站(http://www.wisweals.com )。
编辑丨王凯 吕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