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院迎新第一弹——校史沿革

[复制链接]

33

主题

36

帖子

14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2:2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刚接到北理管院录取通知书的学弟学妹们
有没有激动万分呢?!


当亲戚朋友向你发问到
北理是怎样的学校时


肚子里没点干货怎么能让他们
向你投来钦佩的目光呢!?


快让
热(居)情(心)满(叵)满(测)
的管院亲学长、亲学姐们带你飞吧!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校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于1939年 5月决定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9月初,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理工科高等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今天北京理工大学的源头,她诞生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年代,诞生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她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穿越“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峥嵘岁月,北京理工大学从此迈步,体现延安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谱写了创业创新的华美篇章。
1945年11月15日,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延安大学进行战略转移。延安自然科学院师生120多人从延安出发,沿黄河行进,经过雁北,向东北迁移。为迎接新中国的到来,这一段独特的迁移经历,也被北理工学子称为“马背大学”。   1945年日寇投降后,延安自然科学院奉党中央命令迁往东北解放区,因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锦州等地,同年底学校滞留在张家口。随着时局的变化,学校在华北等地几迁校址,几易校名,为战争军需和当地民用服务。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定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学校分批迁到北平,1949年10月1日师生参加了开国大典。
延河儿女,历经坎坷,长城内外,转战千里,会聚华北大学工学院,为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可歌可颂的贡献,实现了从“抗战建国”到“为新中国建设服务”办学方针的转变。  华北大学工学院在1952年1月,奉命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又走上新的征程。
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转移,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学院主动将以“军工业为主”的专业格局,调整为“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专业格局;本科培养目标由“面向产品的设计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型”人才。1981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的军工特色得以保持,也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实现了又一次超越。  北京工业学院不断超越自我,使她在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新中国的重点国防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红色国防工程师”。“红色国防工程师”需要政治觉悟高、专业水平高,即,又红又专,这是“基本功的基本功”,对于军工类尖端专业更是如此。培养“红色工程师”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学院培养造就教学骨干与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在优秀教师中选拔,进行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相结合有重点地培养,从而达到名师、严师出高徒的育人目标。   1988年,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如今,这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正在以蓬勃的态势,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理工大学按照“继续加强工科优势,着力强化国防特色,大力发展理科基础,适度建设人文专业”的方针,适时进行了大范围的学科调整和重组,形成了“理工并重,理工融合、工理管文协调发展”、覆盖10大学科门类、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
历史的沉淀积攒出北京理工大学厚实的人文气息,让这所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里开出了一朵独特耀眼的管理学奇葩,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正以兼容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坚实的努力不断成长壮大。

回首校史,在北京理工大学76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北理工大学文化和精神气质。北京理工大学76年的历史是与祖国同行、以忠诚报国、以科教兴国的历史,政治坚定、家国情怀已内化为北理工人的精神血脉。进入21世纪,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把学校的学科建设目标和解决国家需求(尤其是国防建设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在服务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前行不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