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访张林键||青春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复制链接]

33

主题

36

帖子

14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7:3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撰稿  杨琪摄影  武帅
核稿  雷蒙蒙
网编  闫若楠

在这个时时刻刻想把你改变成另外一个人的世界里,做好你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 《半醒》
青春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距离上周签售会已经过去一周啦,小长假也结束了,假期的你们是在宿舍里看书学习还是出去踏青郊游了?《半醒》看完了吗?雷佳的故事精彩吗?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许多问题想问问学长呢?采访的时候我发现好多女生都过来问买书让加学长的微信不,哎呀,你们是不是也想进一步了解我们延大的男神啊?

1. 你是如何恋上文学创作的?


“张:与其他人的方式不同,因为我是连高中都没考上,所以在高中时期没有打算也没有信心去将考上大学作为我的目标。当时的自己,过着一种很颓废的生活,算是不学无术的那种学生,当时特别喜欢网络文学,比如看一些玄幻小说和武侠小说……

那时候我就觉得文学是很奇妙的,它可以让我逃避很多我当时并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和当时的自己。只要看到那些小说,就可以完全沉浸其中,算是躲避现实,也算是给我的精神提供了一个可以寄居的场所,再说得通俗一些,可以算是“上瘾”吧!看得多了,我便开始思考文学对人的作用,和与它相关的很多东西,并开始尝试自己写……逐渐从网络文学写到传统文学。

如果青春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文学对我来说就是武器。

2.第一次写玄幻小说是什么时候?


“张:第一次写是高一的时候,当时白天在课堂上写,晚上趴在枕头上写,写了六个本子,但是写得特别差,纯粹是娱乐的那种。第二次就是大一的时候,这次已经做足了准备,三个月写了六十万字,在纵横中文网也获得了A级签约。

3.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你肯定有渐悟也有顿悟吧?

“张:当然。因为高中条件不够,大学之前除网络文学外我看的书很少很少。大学初,一位学长一直叮嘱我“腹有诗书气自华”,告诉我看书的诸多好处。但是当我用两个学期看了大量的书,读书笔记也做了整整两本后,我都没有体会到读书对我带来的改变。

直到有一天,我一个人坐在窑洞广场,在闭着眼睛思考的某一个瞬间,突然有了和平时很不一样的感受,不是指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也不是突然想通一个问题,而是突然感觉到我的心境与思想同往常不一样了,好像任督二脉突然被打通。但是这种改变,是历经长时间的积累在心底最深处的改变,好像涓涓细流一样。后来,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上、在为人处世、与别人谈话的方式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读书对我的好处。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它都是逐渐积累的,就像哲学上讲的,量变产生质变。

4.可以谈谈自己读过哪些书吗?

“张: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我也很天真地选择了一些比较高大上的书,比如历史、哲学方面的,但是读了几本后发现自己真的看不进去。考虑之后,就决定去读自己喜欢的种类,于是从长篇、短篇小说(尤其是世界名著这类经典的书目)开始读,然后逐渐深入。最近在看《孙子兵法》、《左传》、《吕氏春秋》这种传统文化方面的,我的阅读方法是会在某段时间内集中去读某种类型的书,感觉这样会比较有效率,也比较适合自己。

5.可以谈谈这四年里你对小说艺术认识过程吗?

“张:我是门外汉,《半醒》的创作没有刻意运用任何技巧,完全是我在用人类叙述的本能去讲述一个故事。因为我当时并不懂那些,而是在写完后,对它的语言、情节、逻辑等进行多次修改,让它尽可能真实,尽可能靠近生活。我现在也不太懂文学的创作技巧,有人同我谈论过《半醒》的意象构造,但是我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这个概念。可能以后也会花费很多精力去学习创作理论,但是我还是认为小说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尽可能靠近生活。

6.你有喜欢的作家吗?你最喜欢的小说是哪本?这些有影响到你的文风吗?


“张:喜欢很多小说,但很难找出最喜欢的。喜欢三个作家,一位是咱们的校友路遥先生;第二位是法国的雨果;第三是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在《半醒》的创作过程中,就有比较可以地去借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心理的描写。当初在构思的时候,我能明白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思想积淀,不知道如何去写出一本能够摆脱自我并且吸引人眼光的作品。这个问题我想了两个月,最后还是决定去借鉴别人的方法,从年轻人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半醒》里面就用了很多文字来详细描写主人公雷佳的在进城后的整个心路历程;借鉴雨果的则是他的语言,他的浪漫风格,对环境对氛围的描写,但是在《半醒》中对他的模仿我个人认为是很失败的;最后就是我们的校友路遥先生,他对我的影响最大,不管是创作过程还是作品的风格内容,我都在刻意或者非刻意间去对他进行模仿和学习,因为他是我们身边最容易触摸和了解的一个伟大的作家。


7.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想过放弃吗?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张:想过!非常认真地考虑放弃应该不下于十次吧。尤其是在小说创作的前半部分,当时感觉前路漫漫而且充满迷雾,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虽然有了故事的构思,但真正一字一句写的时候,完全感觉前路一片迷茫、没有方向。而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我选取了一个特殊的社会截面,所以表现出来的很多东西在表面上看来都比较压抑,这种小说中压抑的氛围,也会很直接地影响到我当时的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变得沉默寡言,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阳光开朗。但是我当时对这样的变化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是真的很想尽快逃离那种生活,不过逃离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放弃。

那段时间,有时候是感觉自己难以坚持,有时候又觉得就算写出来也不怎么样,还不如不写。一想到放弃我就很煎熬,特别痛苦,然后就失眠。每个失眠的晚上,其实都在思考,在想以后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在内心中不断告诉自己要坚持。其实无论前一晚多么想放弃,第二天还是照旧背着书包去图书馆。

其实对我来说,在放弃和坚持之间挣扎的过程,就是日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8.主人公雷佳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吗?


“张:准确地说,是我两个朋友在两个不同方面的体现。其中一个朋友,现在已经联系不到了。但是我的后记里有提过他,当时我在酒店当保安,他来自陕南,与我在西安相遇。刚认识他的时候我还在诧异怎么会有如此老实质朴的人,但是一个半月后,他所处的环境让他变得圆滑、油腔滑调。震惊于他在社会上短短一个多月的变化,他为我提供了直接的人物外在形象和故事梗概,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等背景。

另外一个朋友,是我高中时候的同学,他是一个在当时看来很有发展潜力的人,但是由于内心中不安分的理想,高中毕业后便急不可耐地冲进了这个社会,以至于走了人生的弯路。他给我说过,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在繁华的城市中大展身手。但是因为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自身没有足够的积累,现在的他并没有完成他设想中应该完成的很多事情。

其实也不仅仅是他们,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类人,我相信这种不正确的方式追求理想的人还有许多。

9.现在很多人写日记觉得没有素材,你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并把它描述出彩的?


“张:一是日常生活,用心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现状和问题,也包括感动和温暖。二是外出游历,这跟旅游不同,不是单纯为了看不同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去接触不同的人,去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去鉴赏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俗。在路上,特别是火车上,我喜欢和他人聊天,听他们讲各自的生活。听年长的人讲自己的人生经验;听同龄人讲自己生活中的苦乐忧愁。第三就是看书,每种类型的书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对不同的人实现不同的作用。用小说来打个比方,这么说吧,如果一部小说讲述一个人由生至死的完整过程,我们用心读完后,是不是就好像自己也经历了别人的一遍,尽管没有那么深刻,这也是收获。

10.可以谈谈身边人对你刚开始创作时的态度吗?是支持的声音多还是否定的多?


“张:支持的声音有,但是从来没有否定的声音,因为除了支持的老师朋友之外,所有的声音都是不屑一顾。很多次,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并希望可以在同他人的交流之中获得一些有助于我进行创造的素材时,大多数人表现出来的都是不屑一顾。甚至很多人在当时看我的眼光都变了,因为用这种方式吹牛真的也没谁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做不到完全不去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但是后来经历地多了,我就很释然了,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好,根本没有必要太过在意别人看待你的目光。

在小说里我写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时时刻刻都想把你改变成另外一个人的世界里,做好你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如果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的话那你就会被改变,一定要做好自己。这四个字看着简单,其实挺难做到的,就算我现在已经很明确地认识到了这个,但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想时刻做好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1.这一路走来,相信你肯定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你最想感谢哪些人?

“张:其实要感谢的人有很多,我的老师、学长、朋友、同学。在我困顿无助时指点鼓励我的人,在我忙碌奔波时同我分担的朋友兄弟,在我得意忘形时可以直言敲打我的挚友……我很感谢他们!

说道伯乐,最想感谢的是文学院党委书记吕达老师。最开始进行创作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本书最困难的并不是写完它也不是修改它,而是最终出版。因为现在我国的出版社改企之后,出版经费比较高,如果没有吕老师的支持,我可能也不会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大胆地去完成这件事情,一直到现在,吕达老师都在支持和帮助我。他是我的老师,他是真正为人师表的老师。

还有延安仙鹤岭公司的宣永红董事长和成媛媛总经理,我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做他们的助理,他们给了我很多为人处世和处理问题等方面的指导,给了我很多帮助。

12.可以谈谈你的大学生活和旅途经历吗?


“张:大学生活……那就从大一说吧,从军训完开始上课的第一天开始,我在写长篇小说,每天都要利用所有的空余时间去写作,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娱乐的时间,每次看到身边的朋友一起聊天娱乐看电影打球骑车……我就会特别特别羡慕,心里也挺苦涩。但是没办法,我当时每天要连载六千多字,一天不连载,那这个月生活费就没有了。当时每个月的生活费就六百,靠写作能得到的全部收入也是六百。如果某个周末从早到晚我都在写,可以写将近两万字,那就可以给自己一两天时间去放松、去休息。但是这样的方式,我只尝试过两次,因为从早到晚整整写一天下来实在太累了,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

大二的时候我就经常会想一个问题,如果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让我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会这样说:“一个字,忙。两个字,充实。三个字,非常忙。”社团里、辩论队里、学院里、校外的兼职、自己的小说……我觉得大学最锻炼我能力的不是做了其中的某一项事情,而是把所有的事情同时都做了。很多次,几件同样很重要的事情在同一时间“撞车了”,但是那些事情还必须自己做。我也有过抱怨,但是更多的还是想办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这就是对我的锻炼。就像那句话说的:困难不要讲,办法自己想。后来我一直觉得忙点好,甚至越忙越好,忙到喘不过气来最好。在忙碌中一个人可以收获很多东西,面对超出了你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才可以成长和提高。

至于路途经历,就从大一那年暑假穷游中国说吧,当时我一个人在上海,在地下通道里40元买了双皮鞋,20元买了条黑裤子,买不起衬衫就穿着印有卡通图像的白色短袖,让自己的穿着看起来稍微正式些。然后穿着这一身行头,在没有邀请函和门票的情况下,去参加了一场世界型的博览会和精英交流会。当时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博览会场外,我遇到一位记者,通过和他攀谈畅聊,然后和他一起以记者的身份进入了场内。后来因为他有事提前离场了,但出来的时候也需要门票或凭证。没有办法我只能大着胆子往出走,在走到检票工作人员面前的时候,就像看到熟人一样朝着他笑,跟他打招呼。然后在他迟疑的空隙,我就加快脚步出去了。他在后面喊着让我出示门票,但是我能做的也只是回头过来对着他笑。

我喜欢去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方,但是从来没有去过旅游景点。一般情况下,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我都会去三个地方:一是博物馆,因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都在那里;二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街头小巷,那里热闹、有特色,和我们所不同的生活在那儿;三是农村,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这算是一种情怀吧。

13.你有哪些人生经验要告诉学弟学妹?

“张:经验很多,现在忽然让我谈这些我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就随便说一些我自己的体会吧。

在人年轻的时候,去体验吧,不要怕,酸甜苦辣,自己去体会;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要坚持到底,要有为了做好这件事情做出牺牲的觉悟和准备。

而且我觉得,大学里的课程只是我们的第一课堂,我们要去开发自己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课堂。我在日记里为自己里分过类,我的第一课堂在教室里在课本上,第二课堂在校内的社团活动中,第三课堂在社会上,在社会的工作中,在外出历练的过程里。第四课堂在自己的思想成长和变化中。人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思想、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的修炼也在其中,而且占据着主要位置。这种修炼是我们个人内在不断发展并且无限趋于完善的过程,并不是说今天修炼完明天就能飞升成仙。




新闻网与校报记者团  微信ID:YADXXWWYXBJZT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延安大学新闻网与校报记者团
长按二维码关注
触摸新闻脉搏关注身边你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